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栏 > 正文

武汉借势长三角:“中部第一城”是时候带动区域起飞了

时间:2023-06-23 09:55:12    来源:汉新闻    

有着“中部第一城”之称的武汉,正酝酿着新一轮的腾飞。


(资料图)

2022年武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66.43亿元,反超杭州,重回中国GDP十强城市第8位。

向高处再攀登,武汉不仅谋划了自身更高的发展目标,也期望带领武汉都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起飞。

然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仅依靠自身内部资源与要素的投入产出循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作。

武汉选择沿着长江黄金水道,向东“链”接长三角,加快跨区域合作布局。

高规格的互动由此开启。6月16日至20日,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率领的武汉市党政代表团一行先后到访南京、苏州、上海、杭州四地考察学习、深化合作,代表团还在上海和杭州分别召开了招商引资推介大会和知名企业投资恳谈会。两场活动共签约108个项目,武汉由此收获了3426.67亿元的长三角投资大单。

武汉在杭州召开知名企业投资恳谈会 澎湃新闻记者 张呈君 图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拼经济的大背景下,多地掀起了赴长三角“双招双引”的热潮。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关注此次武汉党政代表团的长三角之行,不仅因为这是一次成果丰硕的招商活动,亦是看中武汉为引领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主动作为。

与长三角同频共振,自然离不开全面对标学习。武汉拿出谦虚的姿态向长三角取经问道,力图在对外开放、区域协同发展、营商环境优化、产业培育方面取得新突破。

武汉与长三角的跨区域协作一旦形成并持续运转,市场的力量将不断激发,将为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会给其他区域间的协同发展提供思路借鉴。

找到“症结”

“为什么苏州的高校没有武汉多,却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回顾在苏州的考察经历,代表团成员、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盛继亮产生了这样的思考。

在造成区域差距的客观因素之外,盛继亮考虑更多的是主观因素。他认为,不断更新观念是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前提。苏州等地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把工作做到了极致,政府部门为培育优势产业更是拿出了“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之以恒支持产业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企业在长三角真正成为了创新主体,而地方政府一直在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将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盛继亮的心里有了答案。

“对标长三角,武汉要把握科技创新的规律,做到对科技创新的真重视、硬投入。没有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此外,对科创产业不仅要招大引强,也要注重本土化培养。”盛继亮表示。

除了走访企业、科研院所,此次武汉党政代表团还在苏州专程考察了历史街区实施城市更新的经验做法。

“武汉和苏州同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如何更好地对老建筑‘活化利用’,使其融入现代生活,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展示城市风貌,我们都面临着相似的考题。”参与此次学习考察的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田燕告诉澎湃新闻,苏州协同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更新的理念及实践为武汉做出了清晰的示范。传统城市更新的“拆改留”理念在当地已经全面转变为“留改拆”。这也坚定了武汉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信心,拓展了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更新的思路。

选对路径

“从昆山到上海,道路两旁基本上都是城市、园区和工厂,跨越省界的城区已经完全连成了一体。相比起来,武汉和周边城市的边界地带还有很多‘留白’。”在此次考察途中,一位武汉干部望着上海的夜景如此感慨。

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相比同类都市圈,武汉都市圈起步相对较晚,经济总量偏小,“龙头”武汉对其他成员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够强大。都市圈除武汉外的其他八个城市仍处在工业化加速阶段,需要大幅度提高制造业的比重,加快提升城市能级,从而深化与武汉的联动发展。

地处华中腹地的武汉城市圈,包括武汉和毗邻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个城市,集中了湖北省一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

2022年12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这是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都市圈规划之后,国家批复的第7个都市圈规划。

冲刺“两万亿”之城,武汉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对整个“朋友圈”的繁荣责无旁贷,要通过产业发展、创新驱动、交通辐射等,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腾飞。

湖北省级层面也提出,武汉都市圈要打造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长三角地区率先探索的跨省一体化经验值得武汉学习借鉴。通过深化武汉和周边城市的一体化合作,最终有望实现区域协同发展。”李春洋说。

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的武汉都市圈需要有一个强力的主引擎,这也是区域发展破题的重要思路。今年2月湖北省正式发布《武汉新城规划》,首次打破了传统行政区划,横跨武汉、鄂州两市,意在打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同发展主引擎。

李春洋介绍,武汉新城位于武鄂黄黄地理中心,区位优势明显,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人口增长动力强劲,科技创新优势显著,新兴产业基础雄厚,协同发展空间较大,是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内发展活力强、潜力大的重要地区,具备引领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也是武汉都市圈的增长极所在。

武汉新城规划范围图

他建议,武汉新城可以学习借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创新成果,建立便捷、顺畅的跨市协调机制,更好地发挥武汉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都市圈的一体化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上,也需要不断织密民生“幸福圈”,弥合不同城市之间公共服务的落差。

“武汉作为都市圈龙头和区域中心城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下一步,武汉都市圈有望对标长三角区域,建立起涵盖教育、医疗、社保、户籍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政务服务联通互认的共享生态。”李春洋表示。

跳出定势

作为比邻而居、共饮一江水的好伙伴,在此次武汉党政代表团到访长三角之前,武汉官方向长三角地区的“取经”学习早已频繁展开。

武汉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告诉澎湃新闻,武汉驻沪办围绕营商环境、城市更新等主题在沪苏浙皖地区开展过多次专项调研,并通过编写《长三角动态专报》的形式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安徽合肥利用国有资本股权投资撬动培育新兴产业,探索出“以投带引”的招商模式,助力地方产业更新升级,“合肥模式”一时在全国引发了极大的关注。

“为了学习合肥招商引资的成功经验,我们联合上海的智库机构到合肥进行了深入调研,最终形成了数千字的报告递交市委、市政府,并很快得到了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也推动了武汉产业投资基金的充分激活和壮大。”该负责人表示。

“驻沪办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能让我们跳出武汉看武汉,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位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坦言,虽然扛着招商考核的指标,但驻沪办的同事们还是带着主观能动性在长三角地区开展了多次专题调研。他希望随着驻沪办职能的转变,这里真正能够成为一个扎实的平台,当武汉在发展中遇到瓶颈和困难时,可以在长三角寻找到解决方案。

今年开始,武汉市开展了“城市更新年”行动。田燕告诉澎湃新闻,在此次随市党政代表团来长三角学习考察之前,她已经来考察过上海的张园、蟠龙天地等城市更新项目。

“基本上每年上海都会有新的城市更新案例呈现,我们都会找机会来看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是来学习,同时也是在寻找更多有经验的市场主体,努力邀请他们去武汉发展。”田燕表示。

向前一步

这次长三角之行,除了学习考察,武汉还收获了满满的投资项目“大礼包”。

能得到长三角企业的青睐,除了武汉在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之下凸显的综合优势,亦离不开官方在招商方面的主动作为。

今年2月,江岸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李小溪被派到上海负责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工作。作为所在单位的“一把手”,李小溪将和区里其他派驻的同事一起开展半年以上的驻点招商。

李小溪介绍,江岸区设立了25个驻点招商专班,每个驻点招商专班采取“1+2+1”工作机制,由1名区领导、2名处级干部和1名年轻干部组成,驻点北京、上海、广州,深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开展招商活动,向前一步响应企业的需求。

经过摸索,驻长三角招商专班建立了目标企业库,主要瞄准世界500强、中国民营企业100强和行业头部企业。通过逐一上门拜访,并与后方及时联动,定期跟进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企业项目选址、落户等问题。

李小溪告诉澎湃新闻,科教资源丰富、用工成本低于一线城市的优势是很多企业垂青武汉的重要原因。

澎湃新闻记者也注意到,与其他地区通常在长三角设立“科创飞地”的模式不同,赴汉投资的企业往往可以在当地组建新的研发队伍,也由此提升了武汉在企业产业版图中的含金量。

“我们在全球布局了近百家分支机构,而武汉是我们在总部杭州以外,唯一同时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城市,是武汉的高校资源和区位优势让企业做出这样的战略布局。”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扬忠表示。

为了让更多的长三角企业家了解武汉,武汉的干部们也付出了持续努力。

武汉驻上海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原先有些长三角的企业家从没有去过武汉,可能只知道这是一座英雄城市。“在受到我们邀请实地去武汉考察后,很多企业家自发地感慨,他们没想到原来在中部地区也可以找到这样一座城市,产业基础这么扎实、人才资源这么丰厚、创新这么活跃、区位优势这么明显、发展空间这么广阔、自然禀赋这么优越。”武汉驻上海办负责人说。

招商的诚意还体现在政府与企业的互相成就之中。

武汉市领导推荐“车谷造”汽车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图

“这几款车技术先进、造型精美、品质优良、价格亲民,融入了美国车的大气、德国车的严谨、法国车的浪漫和日本车的实惠,‘车谷造’汽车,你值得拥有。”在上海和杭州两场活动上,武汉市委常委、武汉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利用推介武汉经开区“中国车谷”的契机,向现场的企业家推荐起了产自“中国车谷”的几款新上市汽车,其中就包括了吉利旗下的路特斯汽车。

这一走心却有些意外的安排迅速调动了与会者们的兴趣。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当看到会场大屏幕上呈现了相关汽车的图片时,现场在座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联动发展

武汉与长三角的有效对接,不应当是要素资源的单向流动,而是要通过在更广领域的交流合作实现双方互利共赢,企业的投资便非常看重这一点。

联实集团中国区总裁丁晖告诉澎湃新闻,作为全球最大的地产上市公司之一,联实集团已进入中国市场30年。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已成为联实重点关注的一个市场。

在丁晖看来,武汉不仅拥有良好生态环境,还有超百万大学生给城市带来的活力,在此基础上,武汉各级政府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并推出各项产业政策,营造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丁晖介绍,联实集团重点关注城市更新改造,同时在寻求高科技园区的投资机会。关注到广大的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武汉也成为联实集团打造高品质长租公寓和康养公寓的市场所在。

2022年,专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运营的嬴彻科技,在武汉设立两家子公司,落地技术研发业务,并展开一系列商业布局。

落地武汉之前,嬴彻科技仅在上海和美国硅谷开展研发业务,武汉是企业进入内陆市场的第一选择。马喆人表示,武汉有丰富的汽车产业资源,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成熟,对从事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企业而言,有天然的成长土壤。目前,该公司已经与东风商用车达成深入合作,正谋求与武汉更多企业合作,不断提升武汉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力。

“武汉在汽车产业上拥有突出优势,在武汉开展业务布局,对企业来说就是抓住了未来。”嬴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喆人告诉记者。

在李春洋看来,一方面武汉张开怀抱欢迎更多长三角优质企业的落地,另一方面长三角的企业也需要拓展更大的市场,而大武汉便提供了这样的大市场。要持续学习长三角的先进发展经验,联动长三角发展武汉都市圈,努力成为长三角的“后花园”。

而在人才培育和科技创新转化领域,盛继亮认为武汉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

“武汉的在校研究生人数全国第一,可以说做科研并不缺人才,但缺的是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应用的场景。一方面,武汉的高校持续向长三角地区输送了大批优质的人才,另一方面我们也欢迎长三角地区为我们提供更多丰富的科研应用场景,促进武汉的科技创新势能不断加快向发展动能转化。”盛继亮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

凡本网注明“XXX(非中国微山网)提供”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特别关注